清晨叩齒三十六,到老牙齒不松動
導讀:齒為骨之余,腎主骨。腎臟對牙齒很重要,同時牙齒的保健與腎臟的健康也息息相關。牙齒叩起來、停掉壯骨酒。
牙齒不僅是咀嚼食物的重要工具,而且與人體健康、容貌以及語言表達有著密切的關系。古語云“百物養生、莫先固齒”。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,牙病發病率也相對增高。據1993年調查統計:乳牙患齲齒率達60~80%,恒牙患齲齒率在40%左右。因此要積極開展保護牙齒,防治牙病等保健知識的宣傳。筆者認為在防治牙病健康教育中,除重視現代醫學知識外也應該宣傳祖國醫學保健固齒,防治齒病的知識和措施。
一、中醫學對牙齒保健的認識
中醫學認為齒為骨之余,腎主骨。故牙齒是否堅固,直接表現為腎氣的盛衰。顧護和保養腎氣,是保健固齒的治本之道。胃的經脈入上齒中,大腸的經脈入下齒中,三焦的經筋連接牙齒,故胃腸及三焦的濕熱上蒸,皆可導致齒病。注意飲食清淡,保持大便通暢,避免胃腸積熱;調節情志,防止氣郁化火,氣火上攻都是防治牙病必須掌握的知識。中醫從臟腑經絡的整體觀來看待牙齒。認為齒病不僅是局部的病變,而與全身的整體狀況有密切關系。尤其是兒童少年時期,腎氣漸充、齒更發長,保護牙齒,防止牙病更為重要。
根據現代口腔衛生的要求,要改變輕視牙病,所謂”牙痛不是病”的陳舊觀念。要學會正確的刷牙方法,加強自我保健意識,定期找口腔醫生檢查,清理牙齒,還應注意營養和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,學會叩齒、按摩齒齦等傳統的保健固齒方法。
二、注意營養及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
牙齒的健康也需要各種營養成份,如鈣、磷、鐵等礦物質和維生素類等,因此保牙齒堅固,應多吃粗糧及含鈣、磷豐富的食物,如水產品、乳類、瘦肉、排骨、蛋類、豆類等,還應多吃含維生素豐富的新鮮蔬菜和水果,少食富有粘性和精制的食品,如糕點、餅干、糖果等。一方面要有助于補腎、壯骨、固齒,同時也要防止膏粱厚味蘊積胃腸,引起濕熱上炎。一些粘膩食品較易附著滯留在牙面發酵,細菌粘在牙面上不斷增殖而形成菌斑引起齲壞。尤其是孕婦、哺乳期婦女及少年兒童,更要注意。
三、叩齒
在祖國傳統養生術中,叩齒是牙齒保健的主要手段,正如諺語所說:“清晨叩齒三十六,到老牙齒不會松”。叩齒方法是:先心靜、神聚、口輕閉,然后上下牙齒互相輕輕叩擊36次或更多,所有的牙齒都要叩接,用力不可太猛,防止咬舌。因為牙齒不僅是骨的未稍,而且同筋骨、胃、腸、脾、腎、肝等臟腑活動也有密切聯系。因此經常進行叩齒,可使牙齒堅固,咀嚼有力,促進消化機能。
四、牙齦按摩
按摩牙齦能改善局部氣血循環和舒筋活絡,可排除齦溝內的分泌物,使牙齦上皮堅韌,提高牙周組織對外界損傷的抵抗力,預防牙周疾病。方法:可在晨起,睡前及刷牙后,洗凈手,用拇指和食指分別放在牙齒的唇舌側齦上,稍用力按摩,并徐徐由牙根方向向齦緣方向移動,全口分區進行每次2~3分鐘即可。
醫籍《遵生八箋》說:“齒之有疾,乃脾胃之火熏蒸所致,每晨睡醒時,叩擊36遍,以舌抵牙齦之上,不論遍數,津液滿口方可咽下,每3次乃止,乃凡小解時,閉口緊咬其齒、解畢方開,永無齒疾”。可見古人對按摩、保健、維護口腔功能已有豐富的經驗,只要大家能持之以恒,定能收到滿意效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