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至,“數九”開始,宜進補、扶陽!
冬至節氣
冬至是我國白晝最短的一天,也是“數九”的第一天,但溫度并不是全年最低,最冷的時候在“三九”。
冬至節氣分為三候,每候五天:一候蚯蚓結;二候麋角解;三候水泉動。意思是由于寒冷,蚯蚓蜷縮身體,鹿角開始脫落,泉水開始流動。
養生要點
*冬至有進補的習俗,所謂“冬天進補,開春打虎”。除了進補之外,還要牢記“三事不做,四物不吃”,遵循自然規律,健健康康過冬天。三事不做,即早睡晚起不熬夜、注意保暖不受涼、適度運動不過量。四物不吃,即不吃生冷食物、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、不吃寒性食物、不吃過于燥熱的食物。
*冬至之后,飲食要注意多元化,谷、果、肉、蔬應合理搭配,并適當補充高鈣食品,通過巧妙的進補來積蓄力量;還可以多吃堅果,如花生、核桃、榛子、栗子等。
*冬至過后,要注意保護身體陽氣,以抵抗嚴寒和各種疾病的侵襲。在疾病預防方面,主要是防止受季節性流感病毒的侵害,預防心腦血管疾病及其他慢性病發作。冬至之后開始“進九”,更要加強御寒,要堅持在睡前進行泡腳按摩,有助于舒筋活血、預防疾病。
*冬至一陽生,要重視扶陽,可以曬太陽,如在上午陽光和煦的時候曬背,補充體內陽氣。也可以吃羊肉餃子、黑芝麻湯圓、餛飩、八寶粥、羊肉火鍋等,但要注意適量。
*冬至以后,運動必須緩慢穩重,適可而止,不能過度鍛煉,擾動陽氣。
養生注意
冬至,讓脾胃正確暖起來
冬至后,白天的時間越來越長,此時人體內陽氣蓬勃生發,最易吸收外來的營養而發揮其滋補功效。此階段天氣寒冷,人們越來越喜歡吃火鍋、麻辣燙等刺激性強的食物,殊不知不經意間就增加了腸胃負擔。所以,此時也要保護好脾胃,在飲食上可以進補餃子、羊肉、羊湯等醇厚溫和之品。此外,人們要根據天氣情況及時增添衣服,注意保暖;還可通過艾灸等方法來溫經通絡散寒,以達到調節臟腑功能的目的。
冬至,讓咽喉更通利
“喉痹”一詞最早見于《黃帝內經》,如《素問·陰陽別論》中的“一陰一陽結,謂之喉痹”。喉痹在臨床上以咽部紅腫疼痛,或干燥、異物感,或咽癢不適、吞咽不利等為主要表現。冬至以后,天氣越發干燥,晝夜溫差變化較大,再加上人們室外活動較少,更多待在相對密封的環境下,而室內通風減少,使得室內空氣質量不佳,如果再常吃火鍋和辛辣刺激性食物,以及使用暖氣等,就更容易誘發喉痹。因此,在飲食上,要盡量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攝入;在日常生活中,可適當通風換氣,加快新鮮空氣的流通;也可含服如咽喉片、薄荷喉片等中成藥,以及毫針點刺雙側耳尖(耳輪上緣中點)和少商穴(拇指末端橈側,指甲根角側上方0.1寸)并擠出惡血數滴,來通利咽喉、消腫止痛。
養生食譜
當歸桂枝黃鱔湯
【原料】川芎10克,當歸12克,桂枝5克,紅棗5枚,黃鱔200克,鹽適量。
【做法】
①將川芎、當歸、桂枝洗凈;將紅棗洗凈、浸軟、去核。
②將黃鱔剖開、去除內臟、洗凈,入開水鍋內稍煮,撈起過冷水,刮去黏液,切長段。
③將全部原料放入砂煲內,加清水適量,武火煮沸后,改文火煲2小時,加精鹽調味即可。
【功效】此湯有活血祛瘀、行氣開郁、祛風通絡的作用,冬季食用可治療產后瘀滯腹痛、風寒濕痹等。
五味藥酒
【原料】核桃仁300克,枸杞子200克,女貞子200克,炒蓮子200克,炒大棗50克。
【做法】裝瓶或罐內,加入低度白酒,酒應超過中藥約3厘米,每天攪動一次,半個月后酌情加蜂蜜,每天適量飲用。
【功效】強身健體,補血安神。該藥酒對提高免疫力和心腦血管都有很大好處,適用于腎精虧虛引起的腦髓不充、失眠健忘、頭暈耳鳴等。
內容來源:
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《時令養生健康手冊(2023版)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