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大困局讓中醫很“受傷”
中醫,中華民族的瑰寶,是數千年積累的巨大財富。然而,有很多專家學者和中醫從業人員反映,雖然中醫在政策層面獲得了支持,國內外民眾對中醫的熱情也持續高漲,但我國中醫發展仍遭遇諸多困局。如今,到底有哪些困局制約我國中醫的傳承與創新?
中醫診療因利潤低被摒棄
有不少去中醫院就診的患者反映,如今看中醫不再是傳統的“望聞問切”,中醫看病也得讓患者先做各種檢查,開的藥也夾雜很多西藥。這種“中醫西化”的現象受到社會各界詬病。
很多中醫院負責人坦言,“以西養中”源自中醫院的“求生本能”。神農中醫館館長指出,目前中醫很多診療項目利潤低,中醫院的純中醫科室生存相當艱難。一些中醫院不得不取消某些收費價格低的中醫診療項目,比如針灸、刮痧、拔罐等。同時引進大量西醫人才和設備,開設西醫診療項目,以增加醫院的效益。
導致中醫診療方法和中醫藥被摒棄的關鍵因素竟然是“不賺錢”。神農中醫館館長舉例說,中醫有一種傳統治愈骨折的方法,俗稱小夾板,收費只需幾十元,效果非常好。但西醫對此必須進行手術治療,需要打鋼板和鋼釘,費用至少得四五千元。迫于生存,現在中醫院基本不用小夾板治骨折了,也引進了手術治療。
就算是鄉下的中醫,也不愿意用中醫的診療方法治病。“我給鄉親們拔個火罐,他們通常不付錢,雖然減輕了他們的病痛,甚至比吃西藥療效更好更快,但他們覺得我的火罐可以重復用,憑什么收錢。如果給他們開西藥,就都會給錢。”湖南某縣的一位鄉村醫生現在已經由中醫完全轉變成西醫了。
被摒棄的不僅僅是中醫診療方法,還有中醫藥。“我國目前中成藥和西藥采用的是同一定價體系,政府主要以成本加成作為中成藥的定價方法,但這種定價方法存在很大的局限性”。在神農中醫館館長看來,現在很多成本低、療效好的中成藥不被生產正是因為利潤太低。
神農中醫館館長認為,中醫院引進現代化診療手法無可厚非,就算扁鵲轉世,也會借助現代化的醫療設備,但中醫必須秉承辨證論治、固本治標的診療理念,遵從中醫的思維方式、價值觀念,不能因為短期的經濟效益而“自斷經脈”,這終將導致中醫消亡。
中醫人才后繼乏人
老百姓都知道袁曉紅治感冒最拿手,但凡得了感冒,吃上他的兩服藥準好。
黃德根還擅長治療各種不孕不育癥,幾十年來給上萬家庭送去了福音,也因此常被稱為“送子觀音”,雖已年近八十,現在他還經常接診世界各地慕名而來的患者。
好中醫一直都受老百姓推崇,現在“重西輕中”現象嚴重,根源在于看中醫難獲得預期療效。曹可仁坦言,我國中醫發展面臨的嚴峻形勢,體現為中醫人才缺乏。中醫成才難,是人才缺乏的一個方面。但更重要的是,甘于清貧、耐得住寂寞,自愿傳承祖業的人越來越少。
曹可仁義診時發現,鄉下的老中醫基本是“去世一個絕一戶”,傳承下來的醫書很多也被毀棄了。“現在中醫的子女不愿學中醫,很多特色流派后繼無人。一是因為中醫的地位低,農村醫保與中醫也毫無關系;二是因為干中醫收入低,賺不到錢”。
而中醫院的很多中醫被曹可仁稱作“類中醫”,雖然擁有中醫職稱,但他們既不能用中醫的方法發現疾病,也無法評價其治療效果這從根本上說,中醫院的一些中醫已經舍棄了中醫思維,變得不中不西。
曹可仁說:“舍棄中醫思維的,不僅是中醫院的一些中醫,還包括中醫教育。跟師學徒是中醫人才培養的傳統方式,中醫的很多精髓只能心授,不可言傳。一些名中醫,往往與中醫世家的家庭背景和長輩長期的言傳身教分不開。而在現在西式管理的中醫院,中醫已無真正的臨床基地。”
曹可仁進一步說,把理論和實踐體系完全不同、臨床方法和評判標準迥異的中醫和西醫結合辦學,或用培養西醫的模式和標準培養中醫,容易從源頭上就將中醫西化了。另外,把《傷寒雜病論》《本草綱目》等中醫經典當作選學是萬萬不行的,中醫經典好比數學的方程式,是中醫療效的基礎,不能不學。
中藥制劑審批難制約中醫創新
中藥制劑審批難,并且只能院內使用,是目前制約中醫院創新發展的最大問題之一。“中醫自古是前店后場的模式,前面開店,后院自己制劑。自新的《藥品管理法》出臺后,這一局面改變。尤其是國家實施GMP標準以來,很多醫療機構的制劑室就關閉了,因為要達到GMP標準很難,需要的投入很大。”曹可仁說,現在河北滄州30多家中醫醫療機構中有制劑室的不到10家。
“根據我國中成藥以成本加成的定價方法,生產制劑只有5%的利潤,不允許賣高價,根本沒有考慮中藥的知識價值和內在質量。這導致中醫院院內制劑進一步萎縮。”曹可仁建議,基于知識產權相關理論,對中成藥在品牌價值、知識價值和傳承價值等方面設置加成標準。“中藥制劑的萎縮勢必影響中醫藥的傳承與創新。一些老中醫寧可把珍貴藥方帶到棺材里,也不愿給別人。因為方子的價值得不到充分尊重。”曹可仁還指出,現在中藥制劑不管臨床療效有多好,都只能院內使用,不能向外推廣使用。制劑室的經濟社會效益發揮不出來,這也影響了中醫藥的科研創新。
“目前,我國90%以上的中藥都沒有申請專利,因為缺乏足夠的臨床試驗數據,或者作為秘方存在,很難用科學的方法評價其療效。”曹可仁說,現在一些外資企業正是利用我國中醫藥產業知識產權管理缺陷,通過各種形式獲取我國中醫藥知識產權,并禁止中國企業生產銷售,大量“洋中藥”返銷中國賺大錢。
曹可仁認為,要想真正發展中醫,要讓中醫體系自立,即在政策法規上真正有利于中醫發展。比如在中醫人才培養、中成藥定價、中藥制劑審批、知識產權保護等具體政策法規的制定上,充分體現保護和發展中醫藥產業的戰略思想,遵循中醫藥發展的獨特規律。
“現在我們對中醫的關注和投入遠遠不夠。中醫復興之路漫漫,吾等將盡全力上下求索。”曹可仁目光堅定。